黑龙江木雕伏羲神像 一手货源

浏览次数:133
  • 产品规格:
  • 发货地:河南省南阳邓州市
关键词
黑龙江木雕伏羲神像
详细说明
工期15-20 货号00006 运费电议 包装木架 产地河南南阳
从事道教神像、佛教神像、民间俗神、仙国诸神、冥界鬼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真武大帝、文武财神、西方三圣、四海龙王、金童玉女、三清四御、太乙天尊、十殿阎王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 骑赵公明财神、关圣帝君、菩萨、文殊菩萨、菩贤菩萨、天王、元帅、十二老母、三霄娘娘、送子奶奶、如来佛祖、三宝佛、地藏王菩萨、弥勒佛爷等寺庙神像佛像的设计、研发、塑造、及销售为一体。
公元1世纪左右,原来定居在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人,南下攻克了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贵霜王朝,并定都于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东部一带)。到公元2世纪前期第三代王迦腻色迦王时,贵霜王朝国力强盛,统治者推崇佛教,并效仿阿育王在其境内大建寺塔,雕凿佛像,开凿石窟寺,用铜铸成铜佛像,现称铜雕。又由于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前356——前323)曾在公元前326年一度征服波斯后侵入过印度,虽然时间短暂,却使希腊,波斯的艺术风格在印度扎了根。也从而影响了佛像造像。所以贵霜王朝统治时期,其佛像的雕刻,也具有了希腊化特色,这种佛像多集中于犍陀罗地区,又被称为犍陀罗造像。犍陀罗造像被认为是印度情感和希腊美的和谐组合,其特点是面形椭圆,鼻高且直,鼻梁直通额顶,双眼微陷,水波纹发,唇薄嘴小,这是佛像艺术的雏形。
黑龙江木雕伏羲神像
萌芽期的佛像造型形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对后世的佛像艺术中性美具有深远影响
在佛像艺术中性美的萌芽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2世纪)这段时间里,在佛像雕塑、制作方法上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或者说是方法。并把它归纳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为佛像造像的一般准则。
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可以看出许多佛陀具有的特征与女性部分特征相似。如在三十二相中,“手指纤长,手足柔软”、 “足跟圆满”、“皮肤细滑”、“肩圆满”、“眼色绀青”、“睫如牛王”、“眉间白毫”等。在八十种好中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许多特征与女性特征相似,如:眉如初月、骨际如钩锁、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手足满足、面净满如月、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细腹、手足软净滑泽等等。这些都女性特征。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对佛像造像艺术的规范,才导致了佛像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在佛像艺术萌芽期中性美特征的出现。
黑龙江木雕伏羲神像
佛像艺术中性美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在佛教兴起后的500年间,没有佛像艺术的出现,直到公元1世纪左右的贵霜时代,大乘佛教的兴起,才开始了佛像造像艺术。从而也打开了佛像艺术中性美的起源。在初期的佛像造像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但在部分佛像造型上已经呈现带有男女两性特征的中性美。从目前考古数据显示早出现佛像的时间,约公元一、二世纪的印度贵霜王朝(Kusana Dynasty)。
黑龙江木雕伏羲神像
佛像艺术萌芽期出现中性美的根源
早期佛像艺术出现中性美,与在佛像造型上逐渐形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关。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又从何而来?佛像艺术萌芽期出现中性美的根源在哪?我认为这与佛教创始人乔达摩身世有关。公元前563年,乔达摩也就是释迦摩尼,出生于尼泊尔的兰毗尼,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古印度东北部,与尼泊尔交界地区)的国王。也就是说他出生于皇族,是一个太子(也有说只是贵族,只是一个富裕的领主的儿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王的太子),结婚生子后,厌倦了宫廷生活,深感人世的无常苦恼,于是抛弃富贵的生活,出家寻求解脱之道。经过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并于不久后开始传播其教义。
从创始人乔达摩身世可以看出,乔达摩起初是以娇生惯养的贵族,在宫中长大,而在王宫中长大的男子,从不劳作,通常手指纤细、皮肤细滑,白皙等带有平常女性才有的特征。再者,我们都知道。在宫中,多数是侍女、丫环等伺候,多数时间与女性在一起。与之朝夕相处,日久后行为举止都带有一些女性特质。这里我们很容易理解,就如同我国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带有很强的女性特质。也就是带有很强的中性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佛教创始人乔达摩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中性美特征,这是中性美来源的根本。而后世的佛像造像的主要依据之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来源于乔达摩自身的特征。这是佛像艺术中性美的根源。
售后说明
关于佛像:
本厂所有产品均为实物拍摄没有经过处理会有色差 以收到的实物效果为准 ,部分产品颜色可根据客户要求调色, 如有问题请业务沟通
m.zydsgyc.b2b168.com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1076413669

联系人:唐微丽

联系电话:15093003769

top